珠海仕龙科技有限公司
抗震支架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要点
来源: | 作者:sloog4f05 | 发布时间: 2021-10-26 | 286 次浏览 | 分享到:

抗震支架项目中,最重要的是哪一环?有的说是设计,有的说是安装。事实上,无论哪一环都是完成项目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将列举抗震支架项目中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要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抗震支架设计

抗震支架设置时应考虑:设防烈度、建筑使用功能、建筑结构、变形特征、设备位置及运行要求、相关规范要求。


设计流程:分析图纸→管线选取→布置支架→绘制祥图→荷载校核


1、分析图纸:整理、分析图纸了解结构和工艺;


2、管线选取:分系统找出专业依据规范选取抗震需求管线;


3、布置支架:确定间距按规范设置侧向、纵向和四向支架;


4、绘制祥图:绘制节点图支架构造要求考虑结构连接;


5、荷载校核:计算地震水平力,校核系统及配件编写支架力学计算书;


(选自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981-2014)


 给水排水专业 


为防止地震时给排水管道系统及消防管道系统失效或跌落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2条、第3.7.1条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1.0.4条等强制性条文,应对机电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本项目对直径≥DN65的管道设置抗震支吊架,且此项目抗震支吊架产品需通过FM认证,与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须采取可靠的锚固形式,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公司完成。


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原则为: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参数减半;(为保证抗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对长度低于300mm的吊杆,也建议进行适当的补强);最终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深化设计阶段确定。所有产品需满足《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安装示意图如下:









 暖通专业 


为防止地震时风管系统及空调管道系统失效及跌落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2条、第3.7.1条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1.0.4及5.1.4条为强制性条文,应对机电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本项目所有直径大于0.7m的圆形风管系统;所有截面积大于0.38m2的矩形风管;大于DN65的所有空调水管都应设置抗震支吊架,且此项目抗震支吊架产品需通过FM认证,与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须采取可靠的锚固形式。


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原则为:风管的侧向支撑最大间距9米,纵向支撑最大间距18米,(为保证抗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对长度低于300mm的吊杆,也建议进行适当的补强),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公司完成,最终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深化设计阶段确定。所有产品需满足《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安装示意图如下:






 电气专业 

为防止地震时电力系统失效、短路及起火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2条、第3.7.1条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1.0.4及7.4.6条为强制性条文,应对机电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本项目重力超过1.8kN的设备;内径大于等于DN60mm的电气配管;15Kg/m或以上的电缆桥架、电缆梯架、电缆线盒、母线槽都应设置抗震支吊架,且此项目抗震支吊架产品需通过FM认证,与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须采取可靠的锚固形式。


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原则为:刚性电力线管侧向支撑最大间距为12m,非刚性电力线管侧向支撑最大间距为6m,刚性电力线管纵向支撑最大间距为24m,非刚性电力线管纵向支撑最大间距为12m。(为保证抗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对长度低于300mm的吊杆,也建议进行适当的补强)。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公司完成,最终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深化设计阶段确定。所有产品需满足《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安装示意图如下:







2抗震支架必要性的误区和解读?


误区1:有结构抗震,还须抗震支架么?


解读:结构抗震是基础,抗震支架是内核。国内外历次地震的历史数据表明,忽略抗震支架,因其次生灾害如坍塌、火灾、爆炸、气体泄露等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高达七成。


误区2:我所在的区域几十年似乎都没有地震过,没有必要抗震支架吧?


解读:这是一个常识错误,打开“中国地震信息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属于多震地带,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汶川地震告诉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防患于未然”,抗震支架保护的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在发达国家,机电设施都需要做抗震设计,在日本连家居都有相应的抗震设计要求。


误区3:目前有很多建筑还没有装上抗震支架,我可以不装么?


解读: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已经将建筑抗震支架纳入抗震设计范围之内,汶川地震后,国家先后多次修订结构抗震标准,又在2014年正式颁布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明文要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必须进行抗震设计”。该标准自2015年8月1日起实施,也就意味着2015年8月份之后的建筑必须要进行抗震支架设计。这是一个时间分水岭,属于国家意志和战略要求,不可掉以轻心,否则担责。


误区4:做抗震支架,势必要增加预算,业主方不同意怎么办?


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是由国家住建部颁布的强制性执行标准,日前很多省市也在作宣导和要求,意在“减轻地震破坏,防止次生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既然是强标,设计院必须要做到设计,业主方也须列出预算,将来也是建筑物验收和承保的必要条件。这丝毫不容“偷工减料”,将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势必也会追究到相应的责任,而且现在属于“终身责任制”。抗震支架的预算在整个造价里并不高,切勿因小失大。


3抗震支架施工

安装流程:施工准备→材料、设备及部件检验→现场确定施工位置→材料进场→材料报验→照安装说明组装部件→打样→验收合格→下料→安装→调试稳固→交付验收。



要求要点:


所有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侧向、纵向支撑安装角度不得超出45°(±15°)范围;


支架安装要根据施工布点图确定正确的安装位置,确保抗震支架间的距离符合规范要求。